她便在一旁观察、记录。
射击场的两个同志不知道她想干嘛,200米的靶子对他们来说,也不算难,两人接连打完,自个儿还算满意,回头一看,却见嫂子眉头紧锁,长吁短叹。
他们这成绩还行啊,怎么嫂子的脸色像是他们不及格一样?
孟秋在心里一样一样地比较,越比较心越沉,光了解使用情况还不行,她还想拆开看看,她问季屿:“可以拆吗?”
季屿说:“可以,不能带出去。”
孟秋便请射击场的同志帮忙找了工具过来,将两种枪拆开,翻来覆去地研究了一遍。
从射击场回去的路上,她的眉头一直皱着,季屿问:“怎么了?”
孟秋问:“二哥,除了f-3式和z-1式,咱还有其他枪吗,更好的那种?”
季屿答道:“有其他枪,不多,综合评价都不如f-3和z-1,基本上也是以这两种为主。”
孟秋在心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唉,愁啊!
这段时间在系统里跟着老师学习,老师曾提到过国外的一些先进枪械。
比如m国的“m”系列步枪,多种多样,其中有一款小口径突击步枪,精度高,质量小,持续作战能力强。
还有苏国的“a”系列,四十年代末便已经投入生产,眼下已经发展到“a-7”了。
而华国的呢?
目前最常用的f-3半还只是一款半自动步枪。
z-1倒是一款自动步枪,但是据她今天的观察,z-1似乎并不完善。
比如质量过大,z-1空枪重达3.8公斤,而苏国的a-4比它轻了近一公斤,m国的m-21采用了多种轻型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质量更是只有2.7公斤。
除此以外,z-1的操作难度大,噪音大,后坐力强,连发性能不好,准星易偏移,时不时就要检查一下。
还有一些像二哥和射击场那两位同志提到的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总体来说,无论是f-3式,还是z-1式,跟国外的相比,都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孟秋前世那个时空,一直到八十年代,华国才设计生产出一款较为优秀的自动步枪。
而现在距离八十年代,还有十年。
十年的时间,已经跑在前列的国外又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
虽然相信未来华国的军事水平一定能够赶超国外绝大部分国家,但身处当下,还是难免会担心。
回到家,孟秋溜进系统空间,问了一下自动武器的老师,原来苏国的“a”系列不是发展到“a-7”,而是已经发展到10了!
还有m国,他们除了m系列,还有g系列、s系列,适用于不同战场不同环境,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全面!
孟秋更焦虑了:“老师,您听过火力不足恐惧症吗?”
“什么症?”
孟秋没有解释,她握拳:“老师,我们来学习吧!”
她感觉自己浑身都是力量。
爱学习的学生老师当然喜欢,白发苍苍的老师微笑:“那么今天我们来讲常用的自动方式……”
老师充满激情地开始上课,至于刚才学生问他的问题,a-10、m-22、m-31乃至s系列、g系列,确实是当前时空最先进的一批自动枪械,只不过其中的部分还处于理论阶段罢了。
老师表示,这是个问题吗?理论都出来了,研究出来不是迟早的事吗?
并不知道这些的孟秋:苏国和m国竟然都有这么先进的枪了?我们还这么落后,不行,绝对不行!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若干年后,
国外:你们连xx、xx和xx都有?!
孟秋:啊?你们没有吗?
国外:......我们那是理论!理论!懂不懂什么叫理论啊混蛋!!!
备注:1、《自动武器解析》参考《自动武器原理与构造学》,作者:易声耀、张竞;
2、平行时空哈,枪支命名和系列都是编的,性能参数有参考国内外枪支。
第25章 理论考试
“是否开始考试?”
“是?否?”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孟秋终于迎来了考试。
她摩拳擦掌,大声道:“是!”
光芒一闪,场景变换,还是之前的教室,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不同的是,桌上出现了一份纸质试卷。
“《自动武器原理解析(一)》理论考试,本次考试总时长2小时,考试开始后,可提前交卷,不限时间,考生有且只有一次机会,交卷后不可更改……”
“三秒钟后考试即将开始,请考生做好准备。”
“3、2、1,叮,考试开始。”
认真听完考试要求,孟秋拿起笔。
两个小时,两张试卷,正反两面都有题目,大致扫了一眼,一共有上百道题,平均下来,一道题的答题时间只有一两分钟。
时间有点紧张,孟秋定了定神,看向题目。
“论述某枪械的有效射程、直射距离。”
“膛线数选取,当口径为x时,最适宜的膛线数分别为多少?x=12mm/122mm……”
quot;根据给定的相关参数,核算该弹盘供弹是否及时……quot;
题目繁多,涉及的知识点全面,但基本上都是课堂上讲过的东西,孟秋认真作答。
考试之前她担心过,现在反而不担心了。
考题难度在正常范畴之内,给她上课的那位老师,水平极高,要是放在现实中,至少是教授级别的人物。
lt;a href=
https:///zuozhe/ptd.html title=醉鱼仔 target=_blankgt;醉鱼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