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小组里的人对研究所来了新成员表示欢迎,但对林亦寒的话就不怎么相信了。
  她给的灵感?
  她一个高中生,知道制退器的原理是什么吗?
  自从搬到这个山旮瘩里,研究所就没进过新人。他们在这里,环境闭塞,每天除了搞研究,也没有其他休闲方式,突然来了个生面孔,大家也挺好奇的。
  孟秋进来没两天,他们就把她的情况打听清楚了。
  听说是时教授把人招进来的,看林亦寒这走哪儿把人带哪儿的样子,应该是真的。
  又听说这人是驻地官兵的家属,只上过高中。
  大家就满脑袋疑问了。
  他们901所可是重点机构,别说高中生,上过大学的都不一定能进来,她一个没经过大学系统教育的人,知道制退器效率怎么计算吗?知道内部结构中制退室锥角与制退室长度之间的关系吗?知道在加工过程中应该应用什么制造工艺和材料吗?
  这些就不说了,这几年的高中,有没有实验课都不一定,一下子把她弄到这么重要的研究所来,她能跟上吗?
  有人就猜,孟秋是不是家学渊源,家里有长辈是搞研究的。在学校没学,从小在家里耳濡目染也说得过去。结果也不是,没有,家里父母就是普通工人。
  那就更令人费解了。
  现在林亦寒还说之前改进制退器的灵感是她给的,这不是扯吗?
  大家就笑笑,觉得林亦寒就是照顾人,给她说好话,但说真的,是骡子还是马,可不是靠嘴上说的。
  林亦寒知道他们不相信,也没有继续解释的意思,反而抱着一点看热闹的心思,道:“等着吧,你们以后就知道了。”迟早让你们感受一下我当初受到的震惊。
  他好像比孟秋自己还相信她一样,孟秋不由脸红。
  大家都忙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打个招呼就各自忙去了。
  孟秋跟在林亦寒身边,他一边做自己的事,一边给她介绍他们现在正在进行的项目,以及每个人的分工、大概的进展。
  “像制退器、助退器、消焰器、消音器等等都归属于辅助装置项目组,我们组就是辅助装置组下面一个小组,负责制退器的。”
  “上次你提醒我了,后来我们重新调整了制退器的内部结构,目前能量效率能达到33%,冲量效率能达到28%,较之前,都有几个点的提升。”
  “不过这还不够,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将这两个效率至少提高到35%……”
  孟秋跟了林亦寒几天,发现他真是太谦虚了。
  他当时还说他就是个普通人。
  可是,这个小组就是他负责的,而且小组里的成员们,每个人都很优秀。
  他们经常会开组会,总结进展,调整方向,孟秋得以旁听。
  每次组会讨论,就是一场头脑风暴。他们从这个点讨论到那个点,涉及多个学科知识。每个人的专业不一样,但当别人说起自己专业上的内容时,他们并不会听不懂,相反还能就此提出自己的意见。
  组会的充实程度是稍微走个神,就跟不上他们的节奏。
  而且,制退器她在系统实验室里也制造过,她观察过了,他们使用的设备器材远不如系统实验室里的,但是他们用这样的设备器材,却做出了效率更高、性能更优的制退器。
  显然靠得是他们自己的能力。
  和他们相比,即便她有更先进的设备、更优良的材料,也像一个草台班子。
  孟秋受到了打击,看林亦寒的眼神充满怀疑。
  还说是普通人,如果他们都是普通人,那她是什么?
  弱鸡吗?可恶!
  研究所离家属院有段距离,所里有食堂,研究人员有伙食补贴,自从上班之后,孟秋中午一般都在食堂吃,只有晚上才在家里吃饭。
  饭桌上,见她情绪低落,季屿低声问道:“最近工作怎么样?遇到困难了吗?”
  “挺好的。”孟秋回道。
  季屿看她无精打采的样子,心说,这还叫挺好的?
  他给她夹了一筷子菜,佯装落寞:“有了新朋友、新同事,所以有事都不和二哥说了吗?”
  她果然上当:“我不是,我没有……”
  季屿继续眼神受伤地看着她。
  孟秋深沉地叹了一口气,“唉!二哥我不是不跟你说,就是……你知道坐井观天吗?井里的青蛙只有出来才知道外面的天地有多大,我现在就像一只刚从井里蹦出来的青蛙一样。”
  她是不好意思说。
  季屿被她的比喻逗笑了,见她谴责地看过来,立马整了整表情,一脸严肃正经。
  “嗯?怎么说?”
  孟秋感慨道:“研究所里遍地都是天才,天才之上,还有天才中的天才。而我呢,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新人。唉!二哥你知道吗?研究员也分正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和实习研究员,我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实习研究员。”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她总觉得自己能被时教授招进去,占了她是从后世来的便宜,还有她身怀系统这个大杀器的原因。
  总之,她觉得自己就像“滥竽充数”故事里的南郭先生,或者是那个表情包中,站在一群西装革履的大人中间浑水摸鱼的蜡笔小新。
  身边人都是大佬,除了我。
  lt;a href=https:///zuozhe/ptd.html title=醉鱼仔 target=_blankgt;醉鱼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