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大家听得直乐。
  组里的绝大多数人对年轻人都是宽容的,对一个长得乖巧、聪明、好学的年轻人更是如此了。
  孙组长不在此列,他属于无感的那一类,不管你是年轻人,还是老同志,都不能影响他的工作。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机床设计出来。
  因此,孟秋在组里的行动他看在眼里,但没影响到大家的正常工作,他就没有过问。
  然而,他没想到孟秋在问完其他人后,竟然凑到了他身边。
  孙组长摆手:“去去去,边上玩去。”
  “哦。”孟秋退后两步,但没离开,在一边默默观察。
  她既不说话,也不打扰,只是站在不影响他的位置观察,一连几天,一直跟着,不知不觉,孙洋都适应身后多了条小尾巴了。
  这天吃饭,一回头见小尾巴还在,孙洋都无奈了,他招招手,示意孟秋过来。
  孟秋端着饭盒坐过去,打招呼道:“孙组长。”
  孙洋一边吃饭,一边问:“你天天跟着我,到底想干什么?”
  孟秋说:“我想看看您什么时候有空……”
  “现在就有空,说吧,到底什么事?”
  孟秋眨了眨眼睛:“听说……您参与过咱们国家的第一款数控机床的研制工作,那您一定很了解数控机床的内部构造吧?您能……给我说说吗?”
  孙洋说:“就为了这事?”
  孟秋点头:“嗯!”
  这事不简单啊,她问了整个组,大家都说,如果有一个人了解数控机床的全部构造,这个人一定是孙组长。
  孙洋没说话,孟秋眼巴巴地看着他。孙洋咽下嘴里的饭菜,看了一眼她的饭盒。
  “还不吃?让我等你?”
  孟秋反应了一下他的意思,眼睛亮了起来:“马上就吃!”
  吃完饭回到项目组,孙洋喝了口茶,拿出自己的草稿纸,找了找,抽出几张,递给孟秋。
  “机床部分构造图。”
  孟秋看着手里详细标注着数据的图纸,如获至宝,当即便看了起来。
  刚吃完饭,孙洋便没有立即工作,孟秋看到不明白的地方,见他没走,忙问了起来。
  “孙组长,这部分是当时预计的升降台铣床吗?”
  “嗯。”孙洋伸手依次指了指图纸上的部位,“升降台,工作台,滑鞍,这是加工较轻的工件的铣床。”
  “那如果是工件较重或者尺寸比较大呢?这个时候升降台再垂直运动,是不是就不太合适了?”
  “确实如此,这个时候就要换成铣刀头带着刀具主动运动。”
  “哦——”孟秋点头,表示明白了,她又指了指另一张图纸,“组长,还有这个……”
  “这个是这样的……”
  本来只是打算给她瞅两眼,好把人打发的孙洋,不知不觉就给她上起课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孟秋终于对数控机床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晚上,系统实验室内,左手拿着扳手,右手拿着钳子的孟秋,看着眼前这台充满诱惑力的大家伙,扑了上去。
  “数控机床,我来也——”
  叮铃哐当一顿拆,孙组长只见识过他们国家自己研制的那台数控机床,那是一台采用电子管的三轴数控机床,和眼前这台有很大的区别。
  这台,在孟秋的强烈要求下,是当前最先进的五轴数控机床。
  拆卸过程中,难免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孟秋不管三七二十一,拆了再说。系统实验室里的东西是可以多次利用的,也就是说,等她拆完,还可以一键恢复。
  这样还怕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多拆几次就明白了!
  孟秋坐在机器上,从兜里掏出自制草稿本,把耳朵上夹着的铅笔拿下来,唰唰画了起来。
  “原来这一块拆开是这样的……”
  至于实在不懂的结构,先记下来,明天去请教孙组长他们。
  因为不方便直接问,孟秋只能找借口,在其他人看来就是——
  咦?小孟这个想法挺新奇!
  这种结构吗?似乎更加精密?
  加工中心这样布局,好像是合理一些?
  还有那个导轨结构、主轴上的机械手、前后支撑轴承……小孟她怎么有这么多种想法?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
  “小孟,你再给我说说那个导轨结构……”
  “不行不行,还是先给我说。小孟,那个机械手的自动功能……”
  “我这是最关键的主轴部分,先说这个!”
  “你这话说的,谁的部分不关键了?”
  “就是,去你的吧!先说我的……”
  “不,先来我这边……”
  突然有一天,孙洋发现形势倒转了。以前是小孟跟后面追着问问题,现在成了其他人争着抢着问她了。
  孙洋:“???”
  他只是一时半刻没关注,发生了什么?
  孟秋挠头,其实她也不清楚事情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
  本来是她向大家请教,但大家总能产生更多的想法。
  孟秋觉得跟她没太大关系,是大家反复思考,反复实验,不断地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这才厚积薄发。
  她最多只是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
  “这是你画的?”孙洋看着孟秋笔记本上的图问。
  lt;a href=https:///zuozhe/ptd.html title=醉鱼仔 target=_blankgt;醉鱼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